穿越九九

分节阅读 70

穿越九九【chuanyue99.com】第一时间更新《盛唐剑圣》最新章节。

裴旻笑道:“陛下放心,臣最痛恨就是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发现一个抓一个。”

李隆基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朕能执掌大权,静远的剑术功不可没朕亲手写了一幅字送你”说着他从案几上拿出一副字帖,递给一旁的高力士。

高力士双手接过,将字帖给了裴旻。

裴旻打开字帖一看,四个字:

“天下无双”

正文第二十五章执掌台院风盟的盟主加更

李隆基多才多艺,不但精于音律,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古今法书苑曾评价李隆基的书法说:“唐明皇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

这“天下无双”四个大字用的是八分书的手法。

裴旻自身的书法造诣不俗,分辨的出来,李隆基这八分书深得八分隶书的神髓,充满了古法风韵味。

“好字只是”裴旻大赞,摇了摇头道:“天下无双四个字太大,臣现在担当不起。”

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论及剑术凭借继承于裴旻这个剑圣原本的超凡天赋外与二十一世纪先进的武学理论相结合,现在的他剑术武技比及历史上同一时代的裴旻要强一些,但还未到宗师之境。在同一辈中自是横扫无疑,高他一辈的也没几个是他对手。可面对那些成名三四十年实战经验丰富的武林名宿,他未必就有全胜的把握,若遇上虬髯客、张三丰之类型的武学宗师,赢的几率不大。毕竟对方年岁阅历经验感悟在那里,而他终究不满二十。

李隆基倒是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笑道:“现在担当不起,意味着将来可以”

裴旻肯定的道:“一定能”历史上裴旻能做到的事情,他有什么理由做不到

李隆基大笑:“你的剑助朕抵定了大局,那一剑的影响,不是江湖上那些武夫手中的凡夫兵刃可以相比的。朕觉得你担当的起,你就担当的起送给你的你就收下。”

裴旻将字帖合上,道:“那臣却之不恭了,对了,那剑,昨天没注意,直接带回府邸了”

“好了”李隆基直接打断,佯装不悦道:“朕手上还有许多政务处理,没有闲功夫跟你讨论这些。你先退下,等朕处理完手中的事,再找个时间与你聊聊兵制的问题。”

他直接下了逐客令。

高力士上前道:“陛下说了,送出去的东西,哪有收回的道理。那剑在侍御史手上还能多斩几个佞臣贪官呢”

裴旻只好再次拜谢,退了下去。

高力士将他送出了太极宫,将秦皇剑还给了他。

裴旻摸了摸秦皇剑,也确实喜欢这神兵,乐滋滋的出宫去了。

高力士端着薄荷水摆在了案几上,轻声的道:“陛下一天一夜都未合眼了,喝点薄荷水提提神。”

他了解李隆基,知道这个时候让他去睡觉,只会引起他的反感。

李隆基二话不说的将薄荷水一饮而尽,感受着薄荷特有的清凉刺激着大脑肠胃,精神清爽了许多,说道:“还是你最懂朕送将裴旻送出宫了”

高力士笑道:“是的,侍御史很是高兴,小奴看得出来那把剑秦皇剑,他很喜欢。”

李隆基一脸笑意道:“高兴就好,朕都心疼,他要是不高兴,岂不是白送了他目前表现出来的能力及潜能,也确实配得上那把剑。你觉得他怎么样”

高力士顿了顿道:“小奴愚钝不敢妄自评价,不过小奴先前去召他之时,侍御史与兵部的同僚打成一片,丝毫没受到加官进爵的影响,这点小奴还是很佩服的。小奴得陛下器重,晋升为内侍同正员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还破格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惶恐之余,也不免有点得意。”

李隆基颔首道:“不忘初心,倒是难得。朕欲立太宗、高宗伟业,能得这样的人才辅之,倒也是一大幸事。”

裴旻将李隆基送给他的“天下无双”收好,先去御史台报道。

唐朝的行政制度是公认的三省六部制,而御史台又称宪台,情况特殊属于特别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唐朝贞观之前,御史台仅仅风闻奏事,没有司法权力。贞观年间,御史台设置台狱,有权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使得御史台的权柄大增。

也因为御史台的机构特殊,御史台所有官职上至御史大夫下到监察御史都属于官职低而权柄重,向来都是无人愿意得罪的权职。也因如此,一朝得势嚣张狂妄的王毛仲也不敢在裴旻面前过于放肆。

御史台位于承天门街的正中,依靠朱雀门的第二条街道,左边是宗正寺右边是太史监。

现任的御史大夫叫程行湛,清正廉明是一位极其重视文法的好人物,也因此深得先前李旦以及现在的李隆基器重。

程行湛对于裴旻的到来,表示了热情的欢迎,并没有摆什么官架子,反而热心的给他介绍御史中丞杨茂谦,依照常理而论,御史中丞本因有两位,但其中一位是太平一党,以受诛服,尚未有新人接替。现今御史台的大权皆在程行湛与杨茂谦的手上。

裴旻官居侍御史又有国公头衔,在御史台的地位仅次于此二人。

程行湛亲自领着裴旻参观御史台,给裴旻讲述御史台的用:“世人皆畏惧我御史台如虎,虽事出有因,但身为御史台的一员,侍御史希望谨记一点。御史台的真正职权不是世人眼中的残酷的刑罚,御史不是酷吏,其存在的意义是以监察制度来预防官员贪渎”

唐朝的御史制度与前朝不同,太宗皇帝李世民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展开贞观改革的时候。他多次派御史台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将地方官员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官吏各安本分,使得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大大下降。因故贞观时期,全国上下官员大多都清正廉明,这种风气纵观千年历史都极其罕见的。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任用酷吏来俊臣以御史台的权力迫害文武官员。因此御史台的成为了恶名昭彰的地狱,人人恐惧。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程行湛执掌御史台,对于酷吏这种行径绝不容忍,事故特别提醒。

裴旻颔首笑道:“程老放心,这个中道理,我自明白。屈打成招是最下的手法。事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是官员渎职,自有政绩事例显现。既然执掌刑法,自是以法为先。”

程行湛满意的点了点头,又与他介绍了御史台的机构。

御史台分台院、殿院、察院三个部门。其中台院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还分管御史台官署的日常杂务,是御史台最重要的部门。而殿院负责监察,监察对象主要是殿廷之内百官的活动,以维护朝廷礼仪秩序。察院的任务是分察百官,巡按州县。

裴旻的职位是侍御史,正是隶属于御史台权柄最重的台院。

裴旻在台院了解了一下自己以后的职责,发现侍御史的平时任务并不重,在没有不法官员违法以及刑事案件的时候,反而是个闲职。权力大还清闲,裴旻对于自己未来的好生活充满了向往。

李隆基确实有着壮志雄心,而且毫不掩饰这一点。

他将武则天的令法,推翻了一个又一个,除了留下狄仁杰、张柬之等名相贤臣提出的优秀政令,其他的直接恢复和贯彻太宗、高宗统治时的行政准则。

对于无能无用多余的官员,一裁再裁,短短的十日内便裁去了五百名京官,并且对于任职的官员例行考核,以实际成绩来判断官员是否有能力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出成绩。

裴旻所在的御史台也配合李隆基的行动,将一些不称职的官员告到了御前,李隆基毫不犹豫的下了撤官的命令。

轮番的大动,让满朝文武人人心惊,让那些想混日子不努力的官员,一个个卯足了精神做事。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也看到了前景希望,更加的卖力。

就如三个和尚的故事一样,这官员少了,反而使得整个朝廷的机构运转的更加便捷快速。

李隆基也兑现了他的承诺,不住的提高御史台的权柄,加重御史台的实力。李隆基的做法与李世民一样,重用御史台不是为了刑法惩处,而是为了震慑为了预防。

裴旻经过十日的适应,接手了台院的工。他发现御史台的初心是好的,但是规矩有些老旧,华而不实。他翻阅了很多御史台遗留下来的案件,绝大多数案件都是在官员劣性暴露,事态严重,对百姓对朝廷照成危害以后,方才做出相应的措施。

就跟后世一样,不引起公愤,不闹的人尽皆知,得不到有效快捷的处理。

并不是因为御史台的人畏惧强权,实是因为御史台的情报来源太过死板。缺乏有效可靠的消息来源,事情不发生不闹大,御史台完全不知从哪里入手,以至于如同事后诸葛亮一样,平时清闲,等到事情发生,然后出动处理、调查、抓捕无言不信说盟主加更,所以今天三更,所以不要期待者会切大jj了,嘿嘿谢所有订阅投票打赏的兄弟们为了方便交流,无言弄了一个qq书友群,欢迎所有书友入群,一起聊天打屁,一起商讨情节:群号:三九零四三四七一零。

正文第二十六章检举制度

有事件,处理、调查、抓捕

这总体流程并不是错的,亡羊补牢确实为时未晚,可是为什么非要等着羊丢了才去补救,在出现破洞的时候,先一步将破洞补上,岂不是更加完美

裴旻看着御史台府库里的一宗宗资料,敏感的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人都是为祸已久的惯犯,他们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从贪墨小小的一贯钱开始,一点点的养起了胆气,从而一步一步,一发不可收拾的迈向了死亡的深渊。零九小說網这类人的危害是长久的,只是因为没有伤及筋骨,没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御史台毫不知情。直到民怨一点点累积,对国家的伤害一点点增大。纸包不住火了,方才将之擒获入罪。

这将罪魁祸首擒拿,自然是好事,大快人心。但对国家的损失,对百姓的损害,是挽回不了的。但若能够早一点的发现,早一点的察觉,完全可能够将威胁危害减至最小。

裴旻本想找程行湛商议商议,看看能不能建立一个情报部门,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事情不妥,自语道:“我来御史台不过十天,就察觉了弊端。程老在御史台干了十年,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点他们知道却不改革,想来是有原因的。是了,御史台的权柄本就极重,若还掌握着一支情报机构,岂不等于锦衣卫”

念及明朝的锦衣卫,裴旻登时打了一个冷颤。

明朝的锦衣卫制度有利有弊,就如一把双刃剑。锦衣卫确实为国家做了许多大事,但因权力过大,导致锦衣卫胡非为对明朝也造成了不小的危害,有利有弊。关键在于锦衣卫的存在是因为皇家的需要,明朝的皇帝需要锦衣卫这把刀来巩固自己的权势。现在除非李隆基自己提出来要弄个类似于锦衣卫来监视朝臣,外人提出来那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除了加强御史台情报的掌控力度,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提升御史台的情报来源

裴旻闷头苦想,想着后世的制度有没有可以利用上的,突然想到了廉政公署,心中却是一动。对于廉政公署,他了解的不多,但却知道在廉政公署之前,香港贪腐盛行,而廉政公署成立后香港的风气大为改变,短短的几年取得了奇效。

御史台的地位跟廉政公署差不多,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机构,制度什么的也不能照搬,毕竟现代古代有着明显的差别。可是他们的检举立案保护检举者的方式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不用特别成立自己的情报机构,让所有百姓都成为眼线,给知情者一个举报的方式,还怕那些贪官污吏藏的太深

这世界上从不缺知情者,只是缺保护知情者的方式,令知情者不敢告发。若能弄出一套合理的检举方式,一套有效保密的方法,保护检举人的安全。御史台完全不用如现在一般被动,非要等到事情闹大,人人皆知的时候做最后的收尾。

念及如此,裴旻找出纸笔将自己心中所想记录下来,反复考虑了大半天,洋洋洒洒的写了千余字,满意后方才找上了程行湛。

“程老,晚辈写了一些东西,你看能不能成”裴旻没有直接将写的交至尚书省,而是给了自己的上司,程行湛在御史台多年,很多东西比身为新人的他更有经验。

程行湛对于裴旻近日

天才一秒记住【穿越九九】地址:chuanyue99.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最狂上门女婿明末:边军不退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我在水浒做奸商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HP)Forgive继兄不善大唐小说家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谍战风云录:大宋金玉满唐我在三国逆转乾坤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清末土司王我在异世界召唤朕,乃万岁!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倒拔三国春枝缠我家娘子太体贴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大明风流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朕,剩者为王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玄天宗修行记事带着美女闯三国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