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方应物推开桌子,起身走向门口,口中半歌半吟道:“野鹤闲云半立年,山溪行乐月中眠。谁能海内谈文字只惭腰间缺酒钱”
四句入了耳,众人脑中齐齐自动出现了一幅“高人隐士嬉戏山林”的画面。
这神秘的少年人就像凭空冒出来的,是敢说“谁能海内谈文字”的不屑于俗的清高孤傲之士啊。
听他那四句歌谣,必然是隐居于县内的山人高士,淳安县别的没有,就是山多溪多,号称千山百水之县。难道还真有大才隐逸于其间
他满腹才华却不显于当世,他流连于山林泉流孤芳自赏,他乘兴踏月而来履足红尘,他兴之所至留下诗词几首,及到此时兴尽了又要飘然远去。
清幽绝品,不胜向往之,今夜见得如此高人,值得了
洪松连忙叫道:“敢问阁下高姓大名,何方人士”
背对着众人,方应物潇洒的挥了挥袖子,答道:“吾本布衣,悠游于山林,闲来读得几本书而已,难登大雅之堂,就此别过”
高人行迹,不同凡响,众人好一阵恍惚。
走到大堂门外月台上,脸面朝外,方应物神情灿烂。他紧咬牙关强忍笑意,这时候绝对不能很没品的笑出来,不然就穿帮了。
他看出别人对自己完全不了解,既然不了解就会有神秘感,那就主动强化这种神秘感好了,而且是越神秘越好。
所以他方才灵机一动,打造出一个幽寂脱俗的高人隐士形象。因为读书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是有点隐士情结的,不然明代中后期山人风气怎么会骤然流行起来。
可以想象,今夜过后,自己必然要声名鹊起,很多人会到处打探自己是谁,居住在哪里。口口相传推波助澜,让名气来的更猛烈罢
随即方应物又想到,计划不如变化,既然要保持神秘感,明天就不能去县学找教谕索要父亲的禀粮了,见完知县就速速回家去,决不可在县城逗留。失去神秘感,就没意思了。
踌躇满志的方应物计议已定,正要踏阶而下。忽然听到堂中有女子声音叫道:“奴家知道了,你是花溪的方应物,你父亲是方清之”
这一句,宛如震雷,把方应物震得大惊失色。什么居然有人认出了他,那还有什么神秘感
他连忙转过身去,却发现那今天的女主角白梅姑娘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身后不远处。白姑娘先前的羞怯姿态一扫而空,粉面上隐隐现出几分狰狞,本该灵动的双目射出几道利剑般的光芒,直直的刺向他这边。
这怎么回事方应物一时间束手无策,因为他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白梅死死盯着方应物,咬牙切齿道:“三年前,奴家舍下脸面向一个叫方清之的人托付终身。他却对奴家说,娼妇之家如何进得圣人之徒门墙内,玷污门庭之事休要提起此乃毕生奇耻大辱,奴家要多谢汝父”
她一狠心,又对众人道:“在座诸公,谁能力压此子不出头,奴家愿以此身托付致谢不但赎金分文不取,倒贴妆奁不成问题”
精心构造的画皮被戳破,方应物无语凝咽,人算不如天算啊,一不留神又被爹坑了。撞上一个被父亲狠狠伤害过的小心眼女人,还是个名女人,以后被报复的压力很大。
白日那一句父业子当承,真乃一语成谶这个业也是业力的业,业障的业,也要由他这当儿子的承受了
众人面对这很玄幻的转折,不禁沉浸于山人高士幻象被打破的空虚感中,一时尽无言。
唯有今晚主人洪松忍不住抽搐几下脸皮,只觉得太过离奇了,连连苦笑道:“原来你这小哥儿是方清之后人,装的好神,弄得好鬼。这这这唉”
第十五章功名之路
方应物知道,这时代的名妓特别是读过几本书识得几个字的名妓类似于前生那个时空的明星,大地方的是大明星,小地方的是小明星,很受世人特别是读书人追捧。
她们有点小性格,有点小脾气,有点小情怀,在春花秋月中选择着自己的客人,但也在山盟海誓中选择着自己的终身。人总不能一辈子卖笑为生。
三年前,淳安县的头牌白梅姑娘便相中了县学禀膳生员方清之。方秀才相貌堂堂,人品端正,发奋上进,又是个家无大妇的鳏夫,白梅姑娘便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好对象。
至于穷一点那不要紧,她这几年积攒了不少身家,日子总能过下去。而且又不是要嫁给他做正房,只是想当个妾室而已,白梅姑娘觉得自己去求亲十拿九稳。郎才女貌天之合,何况她有貌也有财,倒贴上去还能不收么
但白梅姑娘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主动示爱,却被骂成娼妇拒绝了。那一夜,她心碎的不能再碎,情伤的不能再伤,感到不会再有爱了。
而今日这一夜,白梅姑娘初见到屋中那位应该很陌生的少年时,便觉眉眼十分面熟。直到他临走前背对众人潇洒的挥一挥衣袖,顿时让她睚呲欲裂,这像极了某人三年前告辞时同样的动
一瞬间,白梅想到方应物到底像谁了看这年纪,差不多就应该是某人的儿子,别人或许不清楚,但她却知道某人的儿子叫做方应物
方应物虽然仍对其中细节不明,但也从白梅姑娘的话中听得出大概。明白了因果,不经意间又注意到白梅姑娘眼中几乎能喷出火,算是了解到她的刻骨铭心了。
方应物心里暗叹一声,父亲当初即便是要拒绝,也可以委婉一些,又何必如此得罪女人却给他埋下了地雷。
他不知道周围别人是怎么想的,不会真有贪图白梅姑娘财色的人跳出来为难他罢或者以后给自己增加隐患
其实在场的十七人中,虽然名分上是同道中人,但人性复杂,不见得人人都是极端持正的君子,也并非人人都视美色财富如粪土。
听到白梅的鼓动,还真有人起了点不良想法,不停的在心里盘算起得失。
一阵冷风吹了进来,方应物疑神疑鬼的看了看周围众人。总觉得大家都在蠢蠢欲动,诸君的眼眸中都有光芒一闪而过,一时间瞧谁都像是坏人。
此地已经不适合生存了,方应物有些惴惴不安,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便对众人打了一个罗圈揖,最后转向洪松方向,“明日清早还要去县衙拜见县尊,今夜须得养足精神,故而就此别过了”
听到县尊两个关键字,众人又纷纷谨慎,这少年和知县有什么关系需要考虑到的变数多了一个。
未等别人表示什么,方应物又紧接着说:“原来诸公都是家父同道旧识,晚辈方才不知,多有得罪。诸位长辈在上,这厢有礼了”
长辈他们有这么老么这见礼真是令人情何以堪,众人对此哭笑不得。
他们大都二十多岁,确实也有认识方清之的,但此时被方应物叫一声长辈,实在有点无语。连白梅姑娘也好一阵子恍惚失神,女人对这方面比男人更敏感。
随后趁着众人被他左一句知县右一句长辈,带动的尚没有做出反应,方应物迅速的出了大堂。又是抬出知县又是拜了长辈,这也算是变相的软硬兼施罢
主事人洪松洪公子受到一声“长辈”的冲击,正沉浸于年华老去的悲痛中,忘了去拦着方应物。
等他回过神来,已经望见方应物快步走到了院售,眼看就要消失在夜色中。他高呼了一声:“方家小哥儿请留步”
但方应物充耳不闻,步伐反而更快,从院门口一晃便融入了黑色夜幕中。
洪松已经是今晚第五次苦笑了,自言自语道:“方清之这老古板怎么生出了这样有趣的儿子”
借着月光摸黑回到了贺齐庙,方应物这才微微安心。躺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禁又回想今晚得失
虽然没有尽善尽美,最后关头漏了底,但也是有点收获的。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奋斗终于开始了。
及到天明,方应物用井水洗了脸,花几文钱从庙里讨两口饭吃,便离开往县衙而去。
到了仪门,遇见的还是昨日那位徐门子。今早排衙时,汪知县就吩咐过,若方应物到了便领进来。所以这次徐门子不敢有丝毫为难,直接把方应物带到了二堂。
大堂是公开审案和举行仪式的地方,二堂则是知县静心办公之所。听到方应物到来,汪知县在二堂花厅接见了他。
话说昨日回到后衙,汪知县越想方应物献上的那首诗,心里越是喜欢,嘴中一直反复吟诵到半夜。
从这首诗词就能看出其才华,所以汪知县不免也起了几分奖掖后进的心思。故而今天肯如此痛快的抽出时间,接见方应物这个平民少年,欺老不欺少,莫欺少年穷啊。
汪知县等方应物行过礼后笑道:“本官翻了翻县学名册,令尊所学有成,岁考皆是一等,实为诸生楷模。只是他两年前领了文凭,出外游学,本官至今未曾识得,甚为憾事。”
方应物只能谦逊,“老父母谬赞了,家父如何当得起,在此代家父生受了。”
汪知县便问起方应物学业,“你可曾都学的全了”
方应物的前身在社学混了几年,基础还算扎实,想了想答道:“承蒙社师授业,侥幸不求甚解的习得一遍。”
汪知县又问:“那你治何经典”
通常四书五经并称,但对有志于科举的和五经又有点不同。
四书是必修课,五经则是选修课,只要专攻一经就可以了,正所谓辛苦遭逢起一经。到了考试,四书是必答题,而五经则是选答题。
故而汪知县才有此问,问的就是方应物专攻哪一经。方应物如实答道:“治春秋。”
汪知县颇为意外,奇道:“据本官所知,五经之中春秋字数最多,故而治春秋者甚少,你因何如此”
我怎么会晓得另一个方应物为何会选春秋方应物心里嘀咕。但知县垂询,不能不答,编也要编出一个像样的理由。
他脑中突然闪现过上辈子看过的一篇研究文献,里面有几句话印象很深刻。当即复述出来答道:“凡夫学习圣人经义,难免有些失之空疏,可用春秋实事补之”
“此言大为精妙”汪知县鼓掌喝彩。他进士出身,学术上自有心得,此时甚至隐隐有醍醐灌顶的顿悟感觉。
汪知县微微呆了一呆,随后猛然惊醒,连连感叹,这少年果然是个不寻常人物,今后真说不定会有大成就。如果此时周围还有别人,汪知县肯定要当众赞一声“此子非池中物也”。
将来万一言中,传出去后就会显得他目光如炬、慧眼识人、奖掖后进。即便将来方应物碌碌无为,他也不损失什么,那时谁还会记得他这句话。
可现在花厅内没有旁人,这话说与谁人听汪知县只好把这句话收在肚子里。
方应物察言观色,知道自己对答的不错,又想起昨天送了份“诗词”大礼,暗中揣测如今时机应该成熟了。
他仔细斟酌着对汪知县道:“老父母上任时日虽不过岁半,但德行已显,桑梓有福,可惜舆论忽视,没有传扬。小民名分不彰,人微言轻,心中甚憾。”
汪知县又看了看方应物,稍加思索便懂了内含意思我懂你的心思,也想帮你扬名,但人微言轻没办法。所以你给我个秀才功名,助我进入名流圈子,而我为了报答你,全力帮你在本地士绅里鼓吹。
汪知县忍不住先暗暗称奇一番,此人虽然只是个少年人,但从昨日到今日的表现看,十分老练机敏可堪使用。说话也是含而不露,十分舒服,没有那种突兀感。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早慧之人
却说通过一年多治政,读了半辈子书的汪知县深刻领会到一个现实经验:舆论出自于学校,名望来自于士绅。
地方官想出名声,没有几个属于当地的自己人帮忙鼓吹是不行的。但他为知县,自有官府体统,又是外来户,不可能跑去对不交心的本地士子说“本官请求你们帮忙多多鼓吹”。万一被传出去,简直就是笑柄。
方应物是第一个主动体察到他心思的人,但可惜是个平民。现在要考虑的是,给不给他机会他有没有这个能力
从平民考秀才,要连闯三关,知县主考的县试、知府主考的府试、本省提学官主考的院试。
虽然最后的决定权不在知县手里,但是官场也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县试时由知县选定的案首,哪怕再差,府试和院试都不会被淘汰,肯定可以拿到秀才功名。
也就是说,知县想让某一个人获得秀才功名,还是能做到的。
方应物没有把握凭真本
穿越九九【chuanyue99.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官》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