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转载请注明来源:穿越九九chuanyue99.com
傻啊的节奏啊
看到这些人的神情,岳阳心中就是一阵无奈,看来这些东西还是太超前了啊。他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好了,你们也别急着做决定,回去后想好了再说,本官现在还有事,就不奉陪了。”
说完,岳阳起身就朝着一旁的马走去,翻身上了马就走了。在岳阳看来自己已经够意思了,上次自己让他们跟自己一起种植超级杂交水稻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推辞得那叫一个干净,现在看到杂交水稻有了高产,就屁颠颠的跑来了,当自己说没有水稻种子,打算介绍另一种植物给他们种的时候,这些人又开始怀疑了,对于这种人岳阳真心不想搭理。凭什么啊,老子又不欠你们的,既然不相信哥的话,哥管你们的死活。
带着几个老婆刚回到应州的岳阳还没来得及回府,又被郑发奎派来的鲁班头给拦住了。
“岳大人,小的总算是找到你了,郑大人请您紧急过府一叙”
看着满头大汗的鲁班头,岳阳不禁好奇的问道:“鲁班头,出什么事了莫非又有流寇出现了”
“不是,小的也不清楚,您去了就知道了”鲁班头看着一身便装,脚上的官靴还带着黄泥的岳阳陪着笑躬身回答。
“这样啊,那好,我就陪着你走一遭吧。”
岳阳让海兰珠和玲珑几女先回了家,自己带着几名侍卫就朝着知府衙门赶了过去。
等到岳阳进入知府衙门内堂时,郑发奎亲自迎了上来。
“岳大人,你总算是来了,你可是让本府找得好久啊”
望着脸上隐隐透出焦急神情的郑发奎,岳阳很是好奇的问道。“郑大人,出什么事了刚才看到鲁班头急着找下官,下官还以为流寇又侵我边境了呢。”
“这倒也不是流寇之事,而是另有其他事情啊咱们还是坐下谈吧”郑发奎脸上突然一红,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岳阳坐下。
两人陆续落座后,有丫鬟上前奉茶,岳阳并没有喝茶,而是直接说道:“大人,有什么事您就说吧,下官可不习惯和人打哑谜啊”
“好吧,那本官就说了”郑发奎也知道岳阳就是这个直来直去的性子,也不介意他的语气,轻咳了一声后说道:“是这样的,首先本官要恭喜五里寨大获丰收粮食满仓啊。再者就是就是岳大人您是不是也该也该纳点税了”
“什么纳税”岳阳顿时就愣了,良久才想起来,貌似自己真的还没教过粮税呢。
看到岳阳呆住的样子,郑发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这个本官也知道有些难以启齿,但皇粮国税千古有之嘛,您要是不想缴完,象征性的缴一些也是可以的”
“不不您打住”岳阳赶紧叫停,对郑发奎说道:“郑大人,您误会了,下官不是说不缴税,您放心,该缴多少下官肯定缴多少,这点下官绝无二话。只是下官不明白应该缴多少税呢”
“呃,是这样的,您缴的税是”一听到岳阳愿意缴税,心中大喜的郑发奎便一五一十的把他应该缴纳的税说了出来。
过了好一会,岳阳很快就弄清楚了,原来自己要缴纳的税真心的不多,甚至还可以用低到难以置信来形容,农田税在洪武初年原先为每亩三至四斗,后来民田税收减为每亩一斗米,约189斤,这个税收算高吗在岳阳看来这简直低得令人发指啊。
半个时辰后,在郑发奎的不厌其烦的解说下,岳阳终于弄明白了三件事。
而这三个事实是:
1、明代的税收过低,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
2、明代的税收,几乎在25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在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
3、明代晚期,人们对任何一次增税的行为,都叫苦连天,以致于当明朝政府试图增加赋税时,阻力重重。
这些事情也严重颠覆了岳阳一贯以来对明朝的印象。
从清朝一来,中国人一直以来被灌输的观念、受到的教育就是:明代的统治者如何残暴荒淫,如何横征暴敛,如何敲骨吸髓,广大人民在沉重的剥削之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明代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的赋税过重,人民难以负担,奋起反抗的结果。
满清统治者是这么宣传的,现代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甚至一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的文章专著中,也是这么宣扬的。但事实真是这样么
刚才岳阳惊讶的发现,郑发奎在跟自己谈到收税的问题时,竟然是用一种害羞甚至是不好意思的态度和自己谈的,仿佛是在说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这也让一直以来习惯了纳税的岳阳感到非常的不解。收个税而已嘛,你至于象偷情一样这么不好意思吗
望着郑发奎,岳阳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不知应州府今年的收上来的粮税和商业税是多少”
随着岳阳的发问,郑发奎给了岳阳一个几乎令人吐血的答案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章缘由
岳阳自认为是一个心里承受能力很强大的人,看惯了现代各种现象以及在网络上公布的各种千奇百怪的事,他原本以为自己对待大多数事已经能够做到无动于衷或是能够泰然面对了,但是今天的郑发奎却又给他好好上了一课。
“什么商税五百六十两,农税三千五百三十四石”
岳阳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般声音突然变得高亢起来。
晃了晃脑袋,岳阳觉得有些发晕,这个数字简直就是一瞬间就摧毁了他的三观。他又郑重的问了一遍,最后才确定自己的耳朵没有出问题。是的,应州府八个县今年收上来的商税总额只有五百六十两,粮食五百三十四石四千多斤。
几分钟后,稳定了心神的岳阳再次问郑发奎:“知府大人,赋税如此之少,难道您就不怕朝廷责罚吗”
“怕什么,我应州府收上来的赋税还算多了呢。”
郑发奎却是一脸不在乎的神色,“再说了,前次岳大人交上来的十万两银子的盐税押解上京后,本官还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呢。再说了,我应州府收上来的税其实也不少了,岳大人您还不知道吧,平原府去年收上来的商税只有四百七十两,比起他们本府还算好的呢”
“啪”岳阳手中的茶杯再也握不住,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
从郑发奎处出来后,在回家的路上岳阳整个人都觉得有些沉沉的,刚才的听到的事情已经完全出乎了他的想象,他万万没有想到,大明的官员不为竟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一府之地,收上来的商税竟然只有五百六十两,若是折合成现代的货币也就是说一个拥有八个县的地级市一年收上来的税只有区区六万块钱,而粮食只有四千多斤。
这件事听起来就象个冷得不能再冷的笑话。但它确实就发生在岳阳的眼前。岳阳估计,这件事若是发生在二十一世纪,估计这个市包括市长在内所有政府官员全都要被拉出去枪毙一百遍都不会有替他们喊冤的,就是一头猪来当这个官估计都比你强吧。
当岳阳询问为何商税和粮税如此之少时,郑发奎无奈的告诉岳阳。那些商户他们也不是说不交税,但是他们通常都他们一般只交纳非常少的一点点税收,并不全额拖欠,同时许诺以后会补交余额。
对于赋税拖欠,官府衙门会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追征,但是拖欠两三年以后。就不能再指望拖欠者们补交欠税了。对于这些偷税漏税者,按道理说官府是可以对他们进行处罚的,例如鞭打、关押甚至没收他们的财产等等手段,而这种手段在当时的西方是非常常见的。
但是这种做法在大明却非常少见,若是有谁干这么做了通常就会被人扣上酷吏的帽子。洪武九年的时候,山西平遥有一个主簿名叫成乐,在他任期满的时候,他的上级以其能恢办商税为由,褒其进京朝见皇帝。结果遭到当时的皇帝朱元璋的批评,朱元璋以:税有定额,若以恢办为能,是剥削下民。失吏职也,州考非是的罪名不但不褒奖他,反而把这位收税能收给弄进了大牢。得收够了税银,反倒被视为盘剥百姓。连朱重八自己都开了这么一个恶劣的例子,谁还敢真的收税啊
于是这么一年年下来,大明的税收就这么越来越少了。
岳阳从郑发奎的话语里听到了一丝无奈。但更让岳阳感到无奈的是他看得出来,这里面有文人集团和商人集团那无处不在的影子在里面。岳阳可以肯定,现在的大明朝,百分之九十五的商税都被偷税漏税掉了。这种情况下,用税率来衡量明代商业税的征收,已经失去了意义。
“唉大明不亡简直就没天理啊”
一直回到家里,岳阳还是没想明白,明朝的那些官员难道真的就没脑子吗他们就不知道这样下去就是在动摇国本吗,一个朝廷一旦没有了起码的税收就会陷入崩溃吗
想了半天,岳阳还是没弄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大明会变成这样。
后世的学者们大都认为,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乱;没有钱发军饷,饥兵乱。饥民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朝廷军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族入侵,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
就这样,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恶性循环,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表面上的原因是如此,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而今天,岳阳得出了结论,那就是明朝的朝廷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了。
而这种控制并不是指地方官员的任免或是别的东西,而是失去了对地方基层和最底层的控制。
明朝政府是一种典型的大社会小政府的模型,明朝洪武年间,整个明朝只有5488名地方官,随着两百多年的发展,即便是到了明朝后期,已经拥有一亿两千万人口的大明王朝的官员数量也不过20400名,而吏员的数量也只有51000名,也就是说大明就是靠总数只有七万多名官吏管理着高达一亿的人口,相比于后世那高达三千多万的公务员的数量,用天壤之别来形容明朝官吏的稀少绝不过份。
而官吏数量的稀少就直接就导致了大明朝廷对地方控制上的乏力,有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华夏历来是产茶大国,茶税历来也是各个朝代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比如在饮茶尚不是很普及的唐朝,唐朝政府仅从两淮地区,每年就可得盐利600万缗铜钱。
但是明朝呢,崇祯四年,大明朝廷从各省收取的茶税是多少呢事实上是,那一年收取的茶税是:云南省17两,浙江约为6两。当时的一位官员对此了如下的概述:“内地茶户不知官茶、私茶之说久矣。天下之言生财者,亦罔闻知。”
浙江省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产茶大省,一年收上来的茶税竟然只有六两银子,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荒唐的冷笑话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了。
坐在椅子上的岳阳努力的回忆着自己以前在历史书上学过的内容,但是他越想就越觉得有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这样的大明还有救吗自己在这里这么辛苦的操劳,会不会终究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呢
原本岳阳心中还是有些底气的,因为可以自由的在现代社会和明代只见穿梭,有现代社会做后端的岳阳总认为自己即便是打不过逃命总是没问题的。可现在呢,媳妇也娶了,而且一娶就是三个,加上老太太、妹妹岳颖以及一大帮的部下和仆役,更要命的佩眼看着就要碎了,这个结果让岳阳感到越来越揪心。
“唉,估计还能到现代社会跑一趟,下次把老子惹急了老子就买一挺机关枪,谁要惹老子生气老子把他们全都突突了”岳阳气鼓鼓的发着狠,但过一会他就泄气了,现在的情况是即便有钱他也不知道到哪卖枪去啊,出国倒是可以买,可问题怎么把枪支和大量的弹药运回国内以及他在郊区的小院,总不能让快递公司送货上门吧
想着心事的岳阳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睡着的时候,在大明的另一个地方却却有人提到了他的名字
位于北京城内的紫禁城历来都是大明朝廷的中心,而紫禁城的西北侧有有一座小宫殿,这座宫殿的名字叫做暖香阁。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一种温暖的味道,其实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崇祯皇帝的御书房。
不同于名义上的御书房崇政殿那样辉煌大气,暖香阁只是一座小宫殿,里面的东西也很不是很奢华。只是大多数的东西都是明黄色的,估计这也跟其主人的身份有关。
今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崇祯皇帝坐在明黄色的软靠椅上,低着头在一本奏折上不停的写着什么,过了一会,他才将写完的奏折放到一旁。在他的面前还有一摞厚厚的奏折,上面都用黄纸贴着,黄纸上还写着一些小字。
崇祯是明朝里最勤奋的君王之一,各地送上来的奏折无论巨细,他都要过目。但由于奏折过多,他一个人全部看完的话又看不过来,又怕漏掉重要的东西,因此他采用的宋朝的办法。他叫通政司收到奏折后用黄纸把事由写出,贴在前边,叫做引黄,再用黄纸把内容摘要写出,贴在后边,叫做贴黄。这样,他可以先看看引黄和贴黄,不太重要的
小说推荐:《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妖魔乱世,我能模拟修仙》【格格党】《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追看书】《从长生苟到飞升》《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少女的野犬》《1978合成系文豪》《神农道君》
千斤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穿越九九chuanyue99.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